誠信,是企業(yè)安身立命的根本。在當前的信用社會,“一處失信、處處受限”的聯(lián)合懲戒機制正在建立健全。2017年出臺的《深圳經(jīng)濟特區(qū)質(zhì)量條例》把“誠信”二字,鄭重寫入城市新的價值取向。確實,誠信不光關乎道德,也關乎一座城市、一個國家的競爭能力。而要維護信用體系,就離不開對違法背信行為的制裁。近期,深圳稅務部門查獲一起冒用個人身份信息偷稅案。深圳某資產(chǎn)管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至2018年期間,通過“黑中介”購買一批個人信息,冒用后,在未簽訂勞務合同、未實際發(fā)放工資的情況下,虛列人員開支,偷稅10多萬元。
這起偷稅案,跟其他案件相比,手法上并無特別之處,依然是捏造虛假信息以滿足少繳稅要求。身為納稅人不僅不履行納稅義務,反而鋌而走險偷稅,最終小利益的“芝麻”沒撿到,還丟了誠信的“大西瓜”。違法背信行為會在個人信用上留下難以去除的污點,對就業(yè)、升學、貸款等重要事項造成長遠負面影響。2020年,我國個人所得稅首次年度匯算開啟,這是國家釋放的改革紅利,體現(xiàn)量能負擔、稅收公平,深入推進減稅降費的有力舉措。在匯繳期間,盡管官方、媒體廣泛宣傳,但還是有營銷平臺兜售所謂“退稅攻略”,個別人借匯算自主申報填報虛假涉稅信息,騙取退稅,或面臨被依法處理的后果。
這種“貪小便宜”的做法,圖一時的小利,殊不知失去的是長遠的大利。缺乏誠信,人們就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。可能會為了一點小事,跑遍許多部門,出具諸多證明,填寫無數(shù)表格,來證明自己的“清白”。守法、守信,在經(jīng)濟高速發(fā)展的社會,是一個企業(yè)、一個自然人的最大資本。因此,千萬不能隨便褻瀆誠信,千萬不要隨便玩弄誠信。一朝失信,處處受限。隨著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扎實推進,“失信者”變“透明人”,指日可待。
(深圳市稅務局 遂平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