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,口罩等抗疫物資成為最緊俏商品。中國在積極組織對外捐贈的同時,也在有序開展醫(yī)療物資出口。4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從3月1日到4月4日,全國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元,其中口罩約38.6億只,價值77.2億元。疫情防控的有力促使中國能夠率先復工復產,也讓“中國制造”成為全球抗疫物資供應的中堅力量。
但是,在“中國制造”支持全球戰(zhàn)疫的過程中,有外媒報道部分出口醫(yī)療物資不合格。對此,相關部門進行了調查并澄清:有關報道并沒有客觀反映事實全貌,有些完全歸咎于中國產品質量不過關,實際上原因是多方面的,比如中外產品的質量標準不同,還有使用習慣上存在的差異,甚至使用者如果操作不當,也能引發(fā)對質量問題的疑問。中國將聯手嚴控醫(yī)療物資出口質量,維護“中國制造”形象。
在眼下這個非常時期,口罩不只是一般的民生物資,更是救命物資;口罩也承擔起了更多的形象展示功能,展示的是“中國制造”的形象與大國擔當。因此,把好口罩質量關意義重大,更應借助這個契機提升“中國制造”的形象。
作為制造大國,“中國制造”的國際形象非常重要,需要中國企業(yè)共同維護。國際數據統(tǒng)計互聯網公司Statista在對52個國家近5萬消費者進行調查后,發(fā)布了《2017版“MADE IN”商標排名》,“中國制造”美譽度排名第30位,落后于歐美發(fā)達國家和亞洲制造強國日本。
上述報告是2017年的。近年來,中國正通過品牌建設、標準建設和工匠精神的提倡努力提升“中國制造”的形象,一批中國企業(yè)靠創(chuàng)新引領、品質建設,成為全球行業(yè)和產品標桿,比如5G設備、消費級無人機、智能穿戴、新能源汽車等。但這是個艱難的過程,大企業(yè)在大領域努力作為,小企業(yè)就應在更寬領域主動作為。口罩出口就是一例,全球急需,我們自身就更應以更高的質量要求組織生產和供應。每片口罩都集毀譽于一身,好則將為“中國制造”贏得更多的認可與尊重,反之則將破壞“中國制造”提升國際形象的艱辛努力。
“中國制造”的形象不能自話自說,要由外部評價標定,只有拿出能與之比肩甚至超越其標準的產品,才能獲得其衷心認同。因此,出口口罩不僅要符合國內的質量標準,還應對標國際標準。
數據顯示,1月底我國口罩產能僅為800萬只/天,3月份口罩的產能已突破1億只/天。中國口罩產能的迅速提升,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完備的產業(yè)鏈優(yōu)勢和企業(yè)強大的執(zhí)行能力,深圳新能源車巨頭比亞迪更是一躍成為全球量產口罩老大。然而口罩生產中的關鍵設備比如熔噴模頭、熔噴絲板等熔噴布生產線配套設備,在精細化和穩(wěn)定性上都與國外產品存在差距。因此,中國口罩不光要追求數量,更應追求技術含量,真正提升“中國制造”的內涵,充分展現“中國制造”的擔當。
本報評論員胡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