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深圳新聞網首頁>深圳新聞>圳見>

精耕“課堂改革”讓學生各成乃器

條評論立即評論

精耕“課堂改革”讓學生各成乃器

分享
人工智能朗讀:

課堂,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直接的表達場所。深圳各中小學校應聲而動,積極推進“課堂革命”,進行多樣化、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,凸顯了辦學思維的及時迭代更新和教育理念的與時俱進。

課堂,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直接的表達場所。深圳各中小學校應聲而動,積極推進“課堂革命”,進行多樣化、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,凸顯了辦學思維的及時迭代更新和教育理念的與時俱進。

義務教育階段改革與新高考改革息息相關,并隨之改變。時下,新高考已在廣東省全面啟動,我市中小學也醞釀著一場更為廣泛、更為深刻的教育教學改革。記者走訪了解到,眾多改革舉措已經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了市民身邊的中小學校中,統(tǒng)整項目、雙師制、選課走班等新方式為基礎教育教學變革提供新路徑。

新時代的教育,無疑需更關注學生的未來發(fā)展能力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(yǎng),關注學生的態(tài)度、情感、價值觀,過程性評價被越來越多地使用和提及,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、創(chuàng)新能力也被賦予了更高權重。

課堂,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直接的表達場所。深圳各中小學校應聲而動,積極推進“課堂革命”,進行多樣化、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,凸顯了辦學思維的及時迭代更新和教育理念的與時俱進。比如,實行“雙師授課制”,每個科目都由兩位老師教授,一位負責教授國標教材,另一位負責提升學生綜合素質,雙師配合、一主一輔,雙管齊下、相得益彰,可以有效激發(fā)孩子對學習的興趣,使孩子成績與能力俱進,促進孩子全面發(fā)展。再如,實施統(tǒng)整項目課程,在國家課程基礎上融合統(tǒng)整思維,學生可以根據興趣主動獲得一個可衍生的知識體系,不僅有利于提升人文底蘊、構架發(fā)散性思維,更能在選擇、質疑、探究中,關注世界、建立聯系、發(fā)展溝通閱讀等能力,形成社會責任感,推動校園育人模式再升級。而“選課走班”模式,則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意愿、興趣、能力、水平選擇課程,滿足每個學生個性發(fā)展需要。

未來的人才是個性化的創(chuàng)新人才,只有讓學生得到個性化的教育,才能實現個性化的發(fā)展。我市中小學課堂的創(chuàng)新“變臉”,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,注重的是學生過程性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。作為首批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(qū),深圳在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面一直走在全國、全省的前列。不僅在中考錄取中,將綜合素質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條件和依據,而且早在2014年6月就發(fā)布了《關于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(yǎng)的指導意見》,形成了以課程形態(tài)變革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培養(yǎng)的深圳路徑,建立起綜合素養(yǎng)的“陽光評價”體系。期待深圳基礎教育教學在新高考改革的政策推動下,在學習方式變革、學習場景重構以及創(chuàng)新人才培養(yǎng)之路上進行更多有益探索。

■謝仕亮

[見圳客戶端、深圳新聞網編輯:劉婷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