紛紛擾擾的奔馳維權事件終于有了結果,車主已與奔馳代理商取得諒解。媒體拿到的和解協(xié)議顯示,主要內容包括:更換同款的奔馳新車;1萬余元“金融服務費”全額退款;奔馳邀請該車主參觀奔馳位于德國的工廠;贈送該車主“1對1”的VIP服務等。
在為車主成功維權高興之余,我們也感到惘然與遺憾。因為這一和解僅限于奔馳與車主之間,并非輿論的勝利、大眾的勝利。
輿論之所以高度關注這一事件,既是出于對車主的同情,也是關注公眾利益。因為其遇到的問題并非個案,而屬普遍存在,眾多同類事件不斷被曝光就是明證。然而,在這一事件中,受到懲罰的只有咎由自取的代理商:利之星正被多個監(jiān)管部門調查,其銷售運營資格已被奔馳暫停,甚至可能被永久終止授權。
除此之外,問題的根本解決幾乎未獲有力的推動。
比如金融服務費問題。奔馳女車主已順利拿回這筆不合理收費,但不代表其他車主都能如此幸運。有媒體17日曾報道,陜西省12315投訴熱線客服表示,商家收取金融服務費行為不合理,所有在陜西省境內購車被4S店收取過金融服務費的車主,都可找商家協(xié)商退費。但這一消息隨即被陜西省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否認,并稱有關部門尚在調查之中,待終結后及時向社會發(fā)布。其他地區(qū)也未見有跟進措施。
這樣的邏輯很讓人不解:退回金融服務費難道只是為了安撫女車主和平息輿論風波嗎?如果確屬不合理,為什么不能立即普遍執(zhí)行?獲取正當權益豈能靠“會叫的孩子才會有奶吃”?
再比如消費者的知情權問題。女車主購買的奔馳車是否為庫存車、售前檢查是否達標,因為雙方的諒解已無從得知。通常經(jīng)銷商會對家用新車進行售前檢查,行業(yè)統(tǒng)稱為PDI,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。中國汽車流通協(xié)會曾組織專家編制《乘用車新車售前檢查服務指引(試行)》,明確乘用車新車PDI項目,并要求清晰告知乘用車新車PDI相關信息,以杜絕新車存在的隱患,保護消費者和經(jīng)營者合法權益。
但是,這部指引僅為指導性規(guī)范并非強制標準,也就是這個原因,涉及汽車銷售前檢測的案件日益增多。奔馳維權事件正由此而起,但卻未有“善終”,PDI檢測依然無望成為強制標準,消費者也依然無望知道自己購買的是否為合格新車。
可以說,在制度層面上,奔馳車主的維權成功對其他人改變維權困境的幫助很小。人們得到的啟示仍然是,要敢鬧、會鬧、讓輿論高度關注,問題才可能得到解決。沒有溢出效應惠及大眾,也意味著同類事件很難杜絕。就在17日,蘭州一位女奔馳車主也坐上引擎蓋。如果每次維權都要付出這樣的成本,對社會資源是極大的損耗。
當然,我們無法苛責奔馳女車主沒有抗爭到底,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她這樣的口才、能力以及幸運去維權成功。最應該有所作為的當屬職能部門。因為熱點事件往往能將問題充分暴露,也正是著手解決的最好時機,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使整個社會的管理體系逐步完善。而現(xiàn)在,讓這樣的機會白白流失,實在令人遺憾。(本報評論員胡蓉)